美术《下雨了》教案(美术《下雨了》教案ppt)

时间:2024-06-13 阅读:23 ℃ 作者:朱予希

1、美术《下雨了》教案

教案名称:美术《下雨了》

年级:幼儿园大班

教学目标:

1.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自然现象,感受雨天的氛围。

2.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,通过绘画表达对雨天的感受。

3.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,如水彩、蜡笔等。

4. 培养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。

教学准备:

1. 绘画纸、水彩颜料、画笔、蜡笔、海绵、水杯等。

2. 雨天的图片或视频。

3. 雨声的背景音乐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(5分钟)

1. 播放雨声的背景音乐,让幼儿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正在雨中。

2. 提问:“你们听到什么声音?想象一下,雨天是什么样子的?”

二、展示与讨论(10分钟)

1. 展示雨天的图片或视频,引导幼儿观察雨滴、雨伞、雨衣等元素。

2. 讨论:“雨天我们能看到什么?听到什么?感觉如何?”

三、绘画指导(15分钟)

1. 介绍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。

2. 示范如何用水彩画出雨滴和天空,如何用蜡笔画出雨伞和人物。

3.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,画出自己心中的雨天场景。

四、创作时间(20分钟)

1. 让幼儿自由创作,教师巡回指导,帮助解决绘画中的问题。

2. 提醒幼儿注意色彩搭配,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表现雨天的不同质感。

五、作品分享(10分钟)

1. 邀请几位幼儿分享他们的作品,讲述画中的故事。

2. 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,强调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六、(5分钟)

1. 回顾今天的绘画活动,强调观察和想象的重要性。

2.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现象,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
七、作业布置

1. 请幼儿回家后,观察家里的雨具,下次课带来分享。

教学反思:

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,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。同时,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创作,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通过这样的活动,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绘画技巧,还能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艺术欣赏能力。

2、美术《下雨了》教案ppt

很抱歉,我无法直接提供PPT文件,但我可以帮你设计一个美术教案《下雨了》的概要,你可以根据这个概要来制作PPT。

美术教案《下雨了》概要

一、教学目标

1. 知识与技能:学生能够理解下雨的景象,并能用绘画表达出来。
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观察、想象和创作,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感受自然之美,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热爱。
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
1. 重点:学生能够准确地描绘下雨的场景。

2. 难点:如何通过绘画表达下雨时的氛围和情感。

三、教学准备

1. 教师准备:下雨的图片、视频、绘画材料(水彩、画纸、画笔等)。

2. 学生准备:绘画工具。

四、教学过程

1. 导入新课

- 展示下雨的图片和视频,引导学生观察下雨的景象。

- 讨论下雨时的感受和看到的景象。

2. 新课讲解

- 讲解如何用绘画表达下雨的场景,包括色彩、线条和构图。

- 示范绘画技巧,如如何画出雨滴、雨线等。

3. 学生实践

- 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,开始绘画创作。

- 教师巡视指导,提供必要的帮助。

4. 作品展示与评价

-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,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。

- 教师点评,强调作品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
5. 课堂小结

- 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。

-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自然,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
五、作业布置

- 要求学生课后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,并尝试用绘画表达出来。

六、板书设计

- 下雨了

- 观察与想象

- 绘画技巧

- 创作实践

- 作品展示与评价

七、教学反思

- 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,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,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。

你可以根据这个概要来制作PPT,每个部分可以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幻灯片,使用图片、视频和文字来丰富内容,使教案更加生动和吸引学生。记得在PPT中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参与互动,比如提问、讨论和展示作品等。

3、美术《下雨了》教案及反思

教案美术《下雨了》

年级:幼儿园大班

教学目标:

1.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自然现象,感受雨天的氛围。

2.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,通过绘画表达对雨天的感受。

3.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,如水彩、蜡笔等。

4. 培养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和绘画技巧。

教学准备:

- 水彩颜料、画笔、水杯、调色盘

- 蜡笔、彩色铅笔

- 画纸

- 雨天图片或视频

- 雨声音乐

教学过程:

1. 导入(5分钟)

- 播放雨声音乐,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,感受雨天的氛围。

- 展示雨天图片或视频,引导幼儿讨论下雨时的景象和感受。

2. 讲解与示范(10分钟)

- 讲解如何使用水彩颜料和画笔,示范如何调配出不同的蓝色来表现天空和雨滴。

- 示范如何使用蜡笔或彩色铅笔画出雨伞、雨衣等雨天常见的物品。

3. 实践操作(20分钟)

- 让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,开始创作自己的《下雨了》作品。

- 教师巡回指导,帮助幼儿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。

4. 分享与评价(10分钟)

- 邀请几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,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。

- 教师和同伴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。

5. 结束(5分钟)

- 今天的绘画活动,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现象,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
反思:

- 在教学过程中,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?

- 幼儿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使用不同绘画工具的技巧?

- 在分享与评价环节,是否给予了每位幼儿足够的关注和鼓励?

-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材料,以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学习需求?

通过这次教学活动,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对雨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,同时也能观察到幼儿在绘画技巧上的进步。在反思中,教师应该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,比如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,或者提供更多样化的绘画材料,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

4、美术《下雨了》教案设计

教案名称:《下雨了》

年级:幼儿园大班

教学目标:

1.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自然现象,感受雨天的氛围。

2.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,通过绘画表达对雨天的感受。

3.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,如水彩、蜡笔等。

4. 培养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和创造力。

教学准备:

1. 绘画纸、水彩颜料、画笔、蜡笔、水杯、抹布。

2. 雨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。

3. 雨声的录音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(5分钟)

1. 播放雨声录音,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,感受雨天的声音。

2. 提问:“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?这是什么天气?”引导幼儿讨论雨天的特点。

二、呈现(10分钟)

1. 展示雨天的图片或视频,让幼儿观察雨滴、雨伞、雨鞋等元素。

2. 讨论雨天人们的行为,如打伞、穿雨衣等。

三、活动(20分钟)

1. 分发绘画材料,指导幼儿如何使用水彩和蜡笔。

2.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,画出雨天的场景。可以是雨中的城市、雨中的花园、雨中的动物等。

3. 教师巡视指导,帮助幼儿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。

四、分享(10分钟)

1. 邀请几位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,并讲述他们的画作内容。

2. 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。

五、(5分钟)

1. 回顾今天的绘画活动,强调雨天是一个美丽的自然现象。

2.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,用画笔记录下来。

六、作业

1. 让幼儿回家后,观察家里的雨天装饰,如雨伞、雨鞋等,下次课带来分享。

教学反思:

通过本次美术活动,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水彩和蜡笔,还通过绘画表达了对雨天的感受。在活动中,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创作过程,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,帮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。同时,通过分享环节,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