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(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及反思)

时间:2024-06-13 阅读:16 ℃ 作者:张岁桉

1、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

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是指针对幼儿园大班(通常是5-6岁儿童)设计的,结合数学知识和绘本故事的教学计划。这样的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插图,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,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。

以下是一个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的示例:

教案名称:《小熊数数》数学绘本教学

教学目标:

1. 通过绘本《小熊数数》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-10。

2. 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简单的数学逻辑思维。

3. 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。

教学准备:

1. 绘本《小熊数数》。

2. 数字卡片1-10。

3. 小熊玩偶或其他相关教具。

4. 计数物品(如小石子、积木等)。

教学过程:
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
- 教师展示小熊玩偶,引起幼儿的兴趣。

- 提问:“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小熊最喜欢做什么吗?今天我们要和小熊一起学习数数。”

2. 阅读绘本(10分钟)

- 教师朗读绘本《小熊数数》,引导幼儿跟随故事情节数数。

- 在阅读过程中,适时停顿,让幼儿参与数数,如:“小熊找到了几颗草莓?我们一起数一数。”

3. 互动讨论(10分钟)

- 阅读完毕后,教师提问,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数字和数量。

- 使用数字卡片,让幼儿指出相应的数字,并说出故事中对应的物品数量。

4. 实践操作(15分钟)

- 分发计数物品,让幼儿实际操作,模仿小熊数数。

- 教师巡视指导,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正确数数。

5. 反馈(5分钟)

- 教师今天的学习内容,强调数数的重要性。

-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数数经验,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。

6. 家庭作业

- 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找寻10种不同的物品,并数一数每种物品的数量。

教学反思:

- 教师需观察幼儿在数数过程中的表现,了解他们对数字的理解程度。

- 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,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。

这个教案结合了绘本阅读和数学教学,旨在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,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。教师在实施教案时应灵活调整,确保教学活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。

2、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及反思

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及反思

一、教案设计

【教学目标】

1. 通过绘本故事,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。

2.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、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3. 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,如形状、数量、比较等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1. 绘本《形状王国大冒险》。

2. 形状卡片、计数棒、比较大小卡片。

3. 教学PPT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1. 导入(5分钟)

- 教师展示绘本封面,激发幼儿的好奇心。

- 提问:“你们知道形状王国是什么样子的吗?”

2. 阅读绘本(10分钟)

-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,注意观察绘本中的形状和数量。

- 在阅读过程中,教师适时提问,引导幼儿思考。

3. 互动讨论(10分钟)

- 教师根据绘本内容,提出问题,如“你们能找出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吗?”

- 幼儿分组讨论,并分享答案。

4. 实践活动(15分钟)

- 分发形状卡片,让幼儿进行分类。

- 使用计数棒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。

- 比较大小卡片,让幼儿学习比较大小。

5. (5分钟)

-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,强调形状、数量和比较的重要性。

-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、多思考。

【教学反思】

- 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,及时调整教学方法。

- 通过绘本教学,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有所提高,但在实践活动中,部分幼儿操作能力较弱,需要加强指导。

- 在未来的教学中,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,提高幼儿的参与度。

二、教学反思

在本次大班数学绘本教学中,我采用了《形状王国大冒险》这一绘本作为教学材料,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,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,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、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在教学过程中,我发现幼儿对绘本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他们积极参与到故事的讨论中,对形状、数量等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。在实践活动中,部分幼儿在操作形状卡片和计数棒时显得有些困难,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。

为了改进这一情况,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,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,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。同时,我也会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,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,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成长。

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。我将继续努力,不断优化教学方法,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。

3、幼儿园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

幼儿园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

一、教学目标:

1. 通过绘本故事,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,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。

2. 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,如形状、大小、数量等。

3.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、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。

二、教学内容:

1. 绘本故事《小熊的数学冒险》。

2. 数学概念:形状、大小、数量。

三、教学准备:

1. 绘本《小熊的数学冒险》。

2. 形状卡片(圆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等)。

3. 大小不同的物品(如球、积木等)。

4. 数量卡片(数字1-10)。

四、教学过程:

1. 导入(5分钟)

- 教师展示绘本封面,简单介绍故事内容,激发幼儿的兴趣。

- 提问:“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学吗?今天我们要和小熊一起学习数学哦!”

2. 故事讲述(10分钟)

- 教师生动地讲述《小熊的数学冒险》故事,注意语调和表情,让幼儿沉浸在故事中。

- 在讲述过程中,适时停顿,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数学元素,如小熊遇到的形状、大小不同的物品等。

3. 互动讨论(10分钟)

- 故事结束后,教师提问,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数学元素。

- 提问示例:“小熊在故事中遇到了哪些形状?它们有什么不同?”“小熊看到的物品哪个最大?哪个最小?”“小熊数了几个苹果?”

4. 实践活动(15分钟)

- 形状认知:教师出示形状卡片,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形状名称。

- 大小比较: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物品,让幼儿比较并说出哪个大、哪个小。

- 数量认知:教师出示数量卡片,让幼儿数数并说出对应的数字。

5. (5分钟)

- 教师今天的学习内容,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。

-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、多思考,发现数学的乐趣。

五、教学反思:

- 教师应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,及时调整教学方法。

- 通过幼儿的反馈,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,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。

六、家庭作业:

- 请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在家中寻找不同的形状、大小和数量的物品,并讨论它们的数学特性。

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,幼儿不仅能够在愉快的绘本阅读中学习数学知识,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,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。

4、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大全

很抱歉,我无法提供具体的“大班数学绘本优质教案大全”,因为这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、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来定制。不过,我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和一些建议,帮助你设计一个适合大班幼儿的数学绘本教案。

教案设计框架

1. 教学目标

- 知识与技能:通过绘本故事,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,如数数、形状、大小比较等。

- 过程与方法:培养幼儿的观察力、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-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,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。

2. 教学准备

- 选择合适的数学绘本,确保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。

- 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,如实物、图片、卡片等。

- 设计互动环节,如游戏、小组讨论等。

3. 教学过程

- 导入:通过提问、讲故事或展示图片等方式,吸引幼儿的注意力,引出主题。

- 呈现:朗读绘本,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,理解数学概念。

- 探究:设计活动,让幼儿动手操作,如数数、分类、比较等,加深理解。

- 巩固:通过游戏或小组合作,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。

- :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,强调重点和难点。

4. 教学评价

-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,评估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。

- 通过提问和讨论,了解幼儿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- 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,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。

5. 教学反思

- 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,评估教学效果,思考如何改进。

建议

- 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绘本,使数学概念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。

- 利用多媒体资源,如动画、音乐等,增加教学的趣味性。

- 鼓励幼儿参与,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,提高学习兴趣。

- 注意个体差异,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。

请根据上述框架和建议,结合你手头的资源和幼儿的实际情况,设计适合你班级的数学绘本教案。如果你需要具体的绘本推荐或教案示例,可以进一步提供信息,以便我能提供更具体的帮助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