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教案冬天到了(中班音乐活动冬天到了教案)

时间:2024-06-13 阅读:21 ℃ 作者:李皙颜

1、音乐教案冬天到了

音乐教案:《冬天到了》

教案目标:

1. 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,通过音乐感受冬天的氛围。

2. 学习与冬天相关的歌曲,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。

3. 通过音乐活动,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。

教学准备:

- 音乐播放设备

- 与冬天相关的音乐或歌曲

- 乐器(如手铃、小鼓等)

- 纸张和彩笔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(5分钟)

1. 教师提问:“冬天有什么特点?”引导学生讨论冬天的气候、景色和活动。

2. 播放一段描述冬天的音乐,让学生闭上眼睛,用心感受音乐中的冬天。

二、新课呈现(15分钟)

1. 教师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《冬天到了》,并播放歌曲。

2.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,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。

3. 分段教唱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。

三、音乐活动(20分钟)

1. 分组活动:将学生分成小组,每组选择一种乐器,为歌曲《冬天到了》伴奏。

2. 创作活动:每个小组用纸张和彩笔创作一幅与冬天相关的画,并结合自己的画作,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故事。

3. 展示活动: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画作和音乐故事,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。

四、(5分钟)

1. 教师今天的学习内容,强调音乐与季节的联系。

2.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、多感受,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。

五、作业布置

1. 回家后,学生可以和家人一起唱《冬天到了》,并分享今天的学习体验。

2. 鼓励学生创作一首关于冬天的短诗或歌曲,下次课上分享。

通过这样的音乐教案,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与冬天相关的歌曲,还能通过音乐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,同时增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和表达能力。

2、中班音乐活动冬天到了教案

中班音乐活动《冬天到了》教案

一、活动目标:

1. 让幼儿感受冬天的氛围,理解歌曲内容。

2.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。

3. 通过音乐活动,增强幼儿对季节变化的认知。

二、活动准备:

1. 音乐播放设备。

2. 《冬天到了》的音乐或歌曲。

3. 与冬天相关的道具,如雪花、手套、围巾等。

4. 活动室布置成冬天的场景。

三、活动过程:

1. 导入:

-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布置,提问:“你们看,我们的教室变成了什么样子?”引导幼儿说出“冬天”。

- 教师:“冬天到了,天气变冷了,我们要穿上厚厚的衣服,戴上手套和围巾。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关于冬天的歌曲。”

2. 学习歌曲:

- 播放《冬天到了》的音乐,让幼儿先听一遍,感受歌曲的旋律。

-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,注意发音清晰,节奏准确。

- 分段练习,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。

3. 歌曲表演:

-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,可以使用道具,如挥动雪花,戴上手套和围巾等,增加表演的趣味性。

-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,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内容,如跳跃、转圈等。

4. 创编动作:

-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。

- 分组练习,每组展示自己的舞蹈动作,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鼓励。

5. 结束:

- 教师活动,表扬幼儿的表现。

- 播放音乐,让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舞蹈,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。

四、活动延伸:

1. 在户外活动中,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自然现象,如雪花、冰冻的湖面等,并尝试用歌曲中的语言描述。

2. 制作冬天的手工,如雪花剪纸、雪人制作等,将音乐活动与美术活动结合起来。

五、注意事项:

1. 确保音乐播放清晰,音量适中。

2. 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,及时调整教学方法。

3. 鼓励每个幼儿参与,尊重他们的创意和表现。

4. 注意安全,特别是在使用道具和进行舞蹈动作时。

通过这样的音乐活动,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一首关于冬天的歌曲,还能通过歌曲感受到冬天的氛围,增强对季节变化的认知,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。

3、幼儿园音乐冬天到了教案

教案名称:《冬天到了》音乐活动教案

适用年龄:3-6岁幼儿园小班、中班、大班

教学目标:

1. 让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,如寒冷、下雪等。

2. 通过音乐活动,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。

3. 增强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表现力。

教学准备:

1. 音乐《冬天到了》或其他关于冬天的歌曲。

2. 打击乐器(如铃鼓、沙锤等)。

3. 冬天的图片或道具(如雪花、围巾、手套等)。

4. 音乐播放设备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(5分钟)

1. 教师展示冬天的图片或道具,引导幼儿讨论冬天的特点。

2. 教师提问:“冬天到了,我们会看到什么?感觉到什么?”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
二、音乐欣赏(5分钟)

1. 播放音乐《冬天到了》,让幼儿安静地聆听。

2. 教师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摆,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。

三、音乐活动(15分钟)

1.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简单的舞蹈动作,如挥手、转圈、跳跃等,模仿冬天的景象。

2. 分发打击乐器,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敲打,增强节奏感。

3.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,如“雪花飘飘”,让幼儿模仿雪花飘落的动作,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。

四、创作表现(10分钟)

1. 鼓励幼儿用身体语言表现冬天的景象,如模仿雪花、冰柱等。

2. 分组进行小表演,每组幼儿可以自由发挥,用舞蹈、打击乐器等方式表现冬天的主题。

五、(5分钟)

1.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,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。

2. 教师冬天的特点,强调音乐和舞蹈在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重要性。

六、延伸活动

1. 在户外活动中,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真实的冬天景象,如雪地、冰冻的湖面等,并尝试用音乐和舞蹈来表现。

2. 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制作冬天的手工艺品,如雪花剪纸、雪人装饰等,增强孩子对冬天的认识和兴趣。

注意事项:

1.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,特别是在使用打击乐器时。

2.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,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复杂度。

3. 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活动,尊重他们的表现和创意。

4、小班音乐《冬天到》教案

《冬天到》是一首适合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,通过歌曲让幼儿感受冬天的特点,如寒冷、雪花等,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。以下是一份针对小班幼儿的《冬天到》音乐教案示例:

教案名称:《冬天到》音乐活动

教学目标:

1. 让幼儿感受冬天的氛围,理解歌曲内容。

2.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。

3. 通过歌曲和动作,增强幼儿对季节变化的认知。

教学准备:

- 音乐播放设备

- 《冬天到》歌曲音频

- 雪花道具(可选)

教学过程:

引入活动(5分钟)

1.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:“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唱一首关于冬天的歌曲,叫做《冬天到》。”

2. 提问幼儿:“你们知道冬天有什么特点吗?”引导幼儿讨论冬天的特点,如寒冷、下雪等。

歌曲学习(10分钟)

1. 播放《冬天到》歌曲,让幼儿先听一遍,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。

2.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曲,注意发音清晰,节奏准确。

3. 分段教唱,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。

动作配合(10分钟)

1. 教师示范歌曲中的动作,如“双手抱肩表示冷”、“双手做雪花飘落状”等。

2. 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动作,边唱边做,增强歌曲的表现力。

3.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,创造自己的冬天动作。

游戏互动(5分钟)

1. 使用雪花道具,让幼儿在歌曲中“下雪”,增加活动的趣味性。

2.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,如“谁先找到雪花”等。

结束活动(5分钟)

1. 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,强调冬天的特点和歌曲中的动作。

2. 鼓励幼儿在家中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唱这首歌,分享冬天的快乐。

教学反思:

-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,调整教学方法。

- 评估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动作的协调性。

- 收集幼儿的反馈,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。

注意事项:

- 确保音乐播放设备正常工作,音量适中。

- 活动过程中注意幼儿的安全,避免过于激烈的动作。

-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,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时间。

这个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,以适应不同班级和幼儿的需求。

Top